作為工業發達地區,江蘇非常重視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要讓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就要解決好土壤污染防控、修復等問題。
“新技術”助力城市江蘇土壤修復 老工業城華麗蛻變
“土壤污染具有隱蔽性,滯后性等特點,一般來說,看不見、摸不著,然而一旦遭受污染,將耗費大量的物力財力以及時間成本。”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沈仁芳表示,隨著近年來“綠色理念”的滲入,江蘇越來越多的工廠、園區通過技術改造、轉型升級,控制、限制了污染排放。但是,土壤修復是個長期的過程,不少遺留下的“老問題”還需持續診斷、治理。
化工企業退出后,如何讓土壤“活”起來?江蘇不少老工業區正積極實踐,完成華麗蛻變。沈仁芳以徐州為例表示,目前,部分化工企業遺留下的污染土地通過“異位處理”的方式重獲新生,土壤煥發生機。據悉,在徐州市政府投資..土壤污染治理項目中,采取了水泥窯協同處置工藝,也就是將污染土壤按照一定比例與其他水泥原料一起進入回轉窯焚燒,其中的有機污染物在1200℃以上的高溫下會被徹底焚毀,土壤和其他生料煅燒后變成水泥熟料,實現污染土無害化處置和資源化利用。相比其它治理方式,這種從經濟方面來說較為實惠,從生態方面來說也是徹底。
江蘇生態文明建設一直走在**前列,在土壤污染防治領域江蘇起步較早,先行先試,探索出一條具有具體自身特點的“治土模式”。中科院南京土壤所研究員駱永明介紹,除了“異位處理”之外,江蘇還在不斷攻破新技術,力爭做到“原位處理”。他以蘇州溶劑廠原址北區污染場地治理項目為例,項目成功引進了..的“原位熱脫附”治理技術,將修復設備深入到地下十幾米的位置,通過高溫加熱,讓經年積累的有毒氣體蒸騰而出,項目..了國內綠色可持續修復的先河。駱永明補充表示,這種方法對于長三角、珠三角一帶的“黏土”修復效果很好,極具借鑒價值。
“..體檢”啟動在即 ....糧食..
“作為重大的環境保護和民生工程,土壤污染防治已經被列入我國的環境重點治理體系。”開幕式上,農業農村部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總站副站長、研究員高尚賓列舉了"十三五"時期我國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的成就:截至2020年,**受污染耕地的..利用率達到了90%左右;**三大糧食作物的化肥利用率和農藥利用率分別達到了40.2%和40.6%,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了86.72%。此外,重點區域的"白色污染"也得到了有效防控。
雖然我國的土壤污染防治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不能盲目樂觀,江蘇艾弗瑞認為,隨著經濟與農業的快速發展,當前土地資源利用方式、規模和強度等都已發生巨變,土壤..風險加劇,生態服務功能顯著下降。高尚賓引用的農業農村、生態環境、自然資源等部門10多年的調查數據顯示,我國耕地土壤點位超標率約為10%-20%,超標的土壤以輕微、輕度污染為主,中度、重度污染或超標的點位占比例3%左右,污染元素以鎘為主,其次是砷。"土壤污染防治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要堅持做好前端預防、中端管控、后端..,要由單一的具體修復轉向高質量的..發展。”
“我國土壤資源家底不清、狀況不明,嚴重制約我國糧食..和農業綠色轉型”。沈仁芳表示,他多年來呼吁的**土壤“..體檢”,近期已獲農業農村部等相關部門審批,即將提上日程。該項目計劃于2022年~2024年實施,將對**范圍的土壤進行“摸家底”,查明土地資源利用現狀與肥力特征、土壤障礙及健康狀況,制定土地利用規劃,明確糧食產能提升路經,....糧食..。
立足新階段 土壤修復亟待進一步“破局”
隨著近年來“土十條”的頒布,土壤修復行業呈現出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尤其是2019年1月開始施行的《**土壤污染防治法》,標志著我國土壤污染修復正式邁入“..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的新階段。
"在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新篇章中,土壤污染防治也邁向了新階段。但同時,我們也清楚地看到目前土壤污染修復依然存在成本高、周期長、難度大等問題。"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土壤學會理事長張佳寶呼吁,廣大科研工作者和企業代表應緊抓當前..土壤污染防治的重大需求和契機,以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切實解決土壤修復中的關鍵技術問題。同時,還要加快土壤修復技術的成果轉化,在解決凈土的基礎上統籌藍天與綠水的關系。
與水污染、大氣污染防治相比,土壤污染治理投入大、周期長,如果主要依賴政府投入的模式,遠不能滿足土壤污染防治的需求。“土壤污染治理需要整個行業形成合力。”駱永明期待,相關部門加大引導力度,支持土壤修復產學研一體化平臺的建設,鼓勵大型修復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開展各種形式的合作,力爭研發更多滿足我國土壤修復所需的技術、裝備。